《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医学院
二О一五年八月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本课程依据口腔医学专业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
课程代码:BB1511051
课程管理: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教学对象:口腔医学专业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52学时
课程学分:4.0
课程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无
(2)后续课程: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系统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范畴,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阐明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为学生后继课程(生理学、药理学等)的学习和将来进行药物的研发打下基础。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要积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学好理论,更要注意加强实验课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系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骨的结构及形态特征。
2、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形态特征。
3、掌握理解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作用。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骨学总论
1、掌握骨的形态和构造。
2、了解骨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躯干骨
1、了解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2、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
第三节上肢骨和下肢骨
1、了解上、下肢骨的组成、名称、数目和位置。
第四节颅骨
1、了解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数目和位置。
2、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与开口位置。
3、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变化。
第五节关节学总论
1、了解直接连结的类型及基本结构。
2、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3、了解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
第六节躯干骨的连结
1、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
3、掌握脊柱的组成及生理性弯曲,了解脊柱的功能。
4、掌握胸廓的组成。
第七节上肢骨和下肢骨的连结
1、了解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2、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和桡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3、了解前臂骨间连结的组成。
4、了解骶髂关节的组成。
5、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
6、了解骨盆的性差。
7、掌握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8、了解足弓的概念。
第八节颅骨的连结
1、了解颅的连结的主要形式——缝。
2、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第九节肌学总论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起止和作用。
2、了解肌的配布规律、肌的命名和肌的辅助装置。
第十节躯干肌
1、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骶)棘肌的位置、作用。
2、了解其他背肌的位置和作用。
3、掌握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
4、掌握膈的位置功能。
5、了解腹前外侧肌群的位置、分层和组成。
6、了解腹直肌鞘的组成。
7、了解腹后肌群的位置、组成和作用。
8、了解腹股沟管的位置及通过的内容。
第十一节头颈肌
1、了解面肌的组成、功能。
2、了解咀嚼肌的组成和作用。
3、了解颈肌的位置、分群、各肌群的组成和功能。
4、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5、了解斜角肌间隙的概念。
第十二节上肢肌和下肢肌
1、了解上肢肌的分部。掌握三角肌的位置、作用。
2、了解臂肌的分群和各肌群的组成与功能。
3、掌握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作用。
4、了解前臂肌的分群、作用。
5、了解髋肌的位置、组成和功能。
6、了解大腿肌的分群和各肌群的组成与功能。
7、掌握股四头肌和作用。
8、了解小腿肌的分群及各肌群的组成与功能。
9、掌握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10、了解股三角、股管和腘窝的位置和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骨的形态和构造;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上肢骨的组成及配布;下肢骨的组成及配布。关节的基本结构;脊柱的组成及生理性弯曲;肩关节、肘关节和桡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肩关节、肘关节和桡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骨盆的组成、分部。斜方肌、背阔肌、竖(骶)棘肌的位置、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2、难点: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颅底侧面观;颅底前面观。肩、肘和桡腕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人体肌群分布、起止、层次、分类;肌肉运动(拮抗肌、协同肌)。
第二章消化系统
(一)教学目标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腹膜的结构。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
1、了解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
2、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
3、掌握牙的形态和构成。
4、了解舌的形态特征。
5、掌握颏舌肌的位置和作用。
6、掌握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二、咽
1、了解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2、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
三、食管
了解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
四、胃
掌握胃的形态、位置。
五、小肠
了解小肠的部分,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了解空肠、回肠的位置。
六、大肠
1、了解大肠的分部及结肠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第二节消化腺
一、肝:掌握肝的形态(分叶、肝门)和位置(成人,小儿),了解肝的主要功能。
二、胆囊: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功能,了解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及胆汁的排除途径。
三、胰:掌握胰的形态与位置,了解胰的功能。
第三节腹膜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男女腹膜腔的区别。
2、了解腹腔与腹膜腔的区别。
3、了解腹膜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
4、了解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位置。
5、掌握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咽峡的构成;三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导管开口的部位;咽的位置、分部、各部形态结构与交通;直肠、肛管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肝的形态和位置;胆囊的形态、位置、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肝胰壶腹的形成及开口部位,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与功能,大网膜的位置与作用,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
2、难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
第三章呼吸系统
(一)教学目标
了解呼吸系统组成、功能。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鼻、咽、喉
一、鼻
1、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
2、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二、咽(见消化系统)
三、喉
1、了解喉的位置,了解喉的软骨、连结、候肌的位置和作用。
2、掌握喉腔的分部。
第二节气管、支气管
一、气管:了解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
二、支气管:了解左右支气管形态差别。
第三节肺和胸膜
一、肺
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二、胸膜和胸膜腔:
1、掌握胸膜和胸膜腔和概念。
2、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三、纵隔:
了解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及其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2、喉腔的分部及各部特点。
3、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胸膜窦的位置。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肾
1、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2、了解肾的被膜及肾蒂的结构。
第二节输尿管
了解输尿管的形态、分部、狭窄。
第三节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
第四节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特点。(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第五节男性生殖器
掌握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了解其功能。
一、内生殖器
1、掌握睾丸及附睾的形态与位置。
2、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
3、掌握输精管的分部,输精管结扎的常用部位。
4、了解射精管的合成与开口。
5、了解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
6、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7、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
二、外生殖器
1、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
2、了解阴茎的分部及构成。
3、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
第六节女性生殖器
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并了解其功能。
一、内生殖器
1、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了解卵巢的功能。
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输卵管结扎的常用部位。
3、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4、了解阴道的形态和位置。
二、外生殖器
了解外生殖器的组成。
附:乳房
1、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了解其一般位置。
第七节会阴
1、了解尿广义会阴和狭义会阴的概念,广义会阴的分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肾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及肾门的体表投影点,肾蒂的组成。
2、输尿管的分部、狭窄部位。
3、膀胱的位置和形态,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
4、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及开口部位。
5、输精管的形态特征、行径和分部。
6、男性尿道的起止、分部和形态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两个弯曲)。
7、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结构。
8、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固定装置。
9、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
第五章脉管系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功能意义。
2、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功能意义。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心脏
1、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
2、了解心壁的构造。
3、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蒲肯野纤维)和功能。
4、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和房室结支)及三大主干(前室间支、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分布区域。
5、了解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6、了解心包的构成。
第二节动脉
了解动脉的概念、配布规律。
Ⅰ、肺循环的动脉
了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动脉导管索(动脉韧带)的位置。
Ⅱ、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其分部。
1、升主动脉:了解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左右冠状动脉)。
2、主动脉弓:了解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颔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
1)、了解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径。
2)、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球的位置与功能。
3)、了解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行径和分布。
(2)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1)、了解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径。
2)、了解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
3、胸主动脉
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了解肋间前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4、腹主动脉
1)、掌握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
2)、了解膈下动脉、腰动脉和肾上腺动脉的分布。
3)、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的行径和分布。
4)、掌握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5、髂总动脉
了解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6、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了解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第三节静脉
1、了解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2、了解静脉血液回流的因素。
Ⅰ、肺循环的静脉
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
Ⅱ、体循环的静脉
1、上腔静脉系
1)、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
2)、了解头臂静脉的组成和行径。
3)、了解颈内静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属支。
4)、了解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的起止、行径。
5)、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及注入部位。
6)、了解奇静脉的起止、行径。
2、下腔静脉系
1)、了解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起止与行径。
2)、了解下腔静脉和髂外静脉的其他属支。掌握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起始、行径、注入部位。
3)、掌握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支。
4)、了解门静脉系的结构特点,及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部位,交通途径。
第四节胎儿的血液循环
了解胎儿血液循环的特殊途径和出生后的变化
第五节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2、了解淋巴管道的分类及各类管道的特点。
3、掌握淋巴结的结构特点、作用。
4、了解舌、食管、胃、肝、直肠、肺、乳房、子宫的淋巴引流。
5、掌握脾脏的位置、形态、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
2、主动脉弓分支。
3、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位置、行径和分支。
4、颈外动脉的行程与分支分布范围,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位置及主要分支。
5、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6、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起止、行径和注入部位。
7、门静脉的结构特点及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部位、途径和意义,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属支和分支。
8、胸导管的起止、行程、注入和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和收集范围。
9、腋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
10、锁骨下干的形成及收集范围。
11、支气管纵隔干、肠干和腰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第六章感觉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视器的组成和各部的作用。
2、了解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各部的作用。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眼球
1、了解眼球的外形。
2、掌握眼球壁合眼球内容物的组成。
3、了解眼球前房、后房、房水、房水循环。
第二节眼球的辅助装置
了解眼球辅助装置的组成和功能。
第三节外耳
1、了解外耳的组成。
2、掌握外耳道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幼儿外耳道的特点。
第四节中耳
1、了解中耳的组成,了解鼓室的形态、位置和交通,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位置和作用。
2、掌握咽鼓管的开口位置、作用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第五节内耳
1、了解内耳的分部和位置。
2、掌握内耳各感受器的名称和功能。
3、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房水的产生与循环。晶状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玻璃体的特性与作用。中耳的组成;鼓室的位置、六个壁的主要结构及毗邻;听小骨的名称和排列;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2、难点: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内耳的位置、分布;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各部的形态以及骨迷路与膜迷路的位置关系。
第七章神经系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中枢神经构成、分类及功能。
2、理解周围神经构成和功能。
(二)知识点及要求
Ⅰ、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
了解脊髓的位置、上下端水平和分节,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了解脊髓灰、白质配布的形式及各部名称。
2、了解灰质前、后、侧角的主要核团。
3、了解脊髓灰质细胞构筑分层(Rexed分层)。
4、了解脊髓主要的上、下行纤维(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三、了解脊髓的功能和脊髓的节段反射。
第二节脑
1、掌握脑的位置和分部。
2、了解脑干的定义。
一、脑干
1、了解脑干的外形。
2、掌握脑干内的脑神经核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薄束核、楔束核的位置。
4、了解其他主要核团(下橄榄核、红核,黑质等)的位置。
5、了解脑干内重要纤维束(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位置。
6、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
二、小脑
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叶。
2、了解小脑皮质的分层和皮质传入。
3、了解小脑的中央核和主要纤维联系。
4、了解小脑的功能。
三、间脑
1、了解间脑的位置、分部。
2、掌握丘脑特异性核团的纤维联系租功能。
3、了解下丘脑的主要核团、纤维联系和功能。
四、端脑(大脑)
1、掌握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以及大脑半球的分叶。
2、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3、掌握纹状体的组成。
4、了解大脑半球的髓质概况。
5、掌握在内囊的分部、各部主要投射纤维束的排列位置关系。
6、了解侧脑室的形态及脉络丛。
7、掌握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8、了解嗅脑、味觉和平衡觉区在大脑皮质上的位置。
9、了解边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Ⅱ、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神经
一、掌握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份和分支。
二、脊神经前支
(一)颈丛
了解颈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
(二)臂丛
1、了解臂丛的组成、主要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的分布概况。
2、了解这些分支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三)胸神经前支
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节段性分布规律。
(四)腰丛
1、了解腰丛的组成、主要分支(股神经、闭孔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分布情况。
2、了解这些分支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五)骶丛
1、了解骶丛的组成、主要分支(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臀上、下神经、股后皮神经)的分布情况。
2、了解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腓深神经的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脑神经
一、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性质和分布概况。
二、
1、了解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支配眼球外肌的情况及副交感纤维的分布与功能。
2、了解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三大主支在头面部皮肤的分布区。
3、了解三叉神经损伤或受刺激后的主要表现。
三、
1、掌握面神经的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概况。
2、了解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行径与分布。
3、了解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与分布概况。
4、掌握舌下神经的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内脏神经
了解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和分布。
一、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
1、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
2、掌握节前、节后神经元节,节前、节后纤维的概念。
(一)交感神经
1、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2、了解交感干的位置、组成、主要的椎前节。
3、了解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的概念。
4、了解交感神经的分部概况。
(二)副交感神经
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1、颅部:了解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与分布概况。
2、骶部:了解盆内驻神经的分布概况。
二、内脏感觉神经:了解内脏感觉神经的特点。了解牵涉性痛的概念。
第四节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了解感觉传导路:本体(深)感觉的传导通路、浅感觉的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的起始、行程和功能。
二、了解运动传导路:锥体系(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和锥体外系的起始、行程和功能。
第五节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一、
1、了解脊髓和脑被膜的层次结构。
2、了解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的结构及硬脑膜窦。
3、掌握脑室系统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二、了解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皮质支和中央支)的分布。了解脑底动脉环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脑干内重要非脑神经核的位置和功能。间脑的位置、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及交通。基底核的组成,各核团的位置关系。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投射纤维束,内囊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大脑皮质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和各语言中枢的位置、功能及其损伤后的功能障碍。脊神经主要分支、走行分布规律,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硬脊膜的位置;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和临床应用;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和形成的特殊结构;脑的动脉来源、主要分支和分布;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和循环途径。
2、难点:脊髓主要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功能。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外侧丘系、三叉丘系和锥体束的起止、位置、行程和功能。背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的组成和纤维联系与功能。纹状体的组成与功能。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压觉传导通路;各脑神经的名称、纤维成份、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及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
2、了解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位置和主要功能。
(二)知识点及要求
1、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
2、了解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位置和主要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内分泌器官分布、形态。
2、难点:内分泌器官位置、毗邻。
三、课程时数分配表
(一)总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 课堂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作业
| 其它
| 合计
|
第一章运动系统
| 12
|
|
|
|
| 12
|
第二章消化系统
| 6
|
|
|
|
| 6
|
第三章呼吸系统
| 2
|
|
|
|
| 2
|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
| 4
|
|
|
|
| 4
|
第五章脉管系统
| 9
|
|
|
|
| 9
|
第六章感觉器
| 4
|
|
|
|
| 4
|
第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 14
|
|
|
|
| 14
|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
| 1
|
|
|
|
| 1
|
合计
| 52
|
|
|
|
| 52
|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1、考试
2、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二)成绩评定
考核成绩包含两部分:笔试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占比30%
五、教学参考书
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8版)[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丁文龙,王海杰.系统解剖学(第3版)[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